北智建黃蔚:科技助力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升級
新一代的建筑技術會是什么?智能建筑不會缺席,作為數字化建筑時代的新基建,智能建筑將引領未來城市化治理水平的發展方向。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智建)始終立足于引領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的創新與發展,2021年自主研發的智能建筑產品——融合AI生產力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統,通過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在環境健康、能源優化、設備監測、數字安防、公共服務等多個應用領域全面賦能建筑智能化管理。
從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技術未來會如何改變當前的建造、運營、管理水平。近日,北智建副總裁黃蔚接受了《中國房地產金融》的專訪,她認為智能建筑技術將改變未來建筑生態與智慧城市治理水平。
智能建筑賦能傳統建造
黃蔚介紹,北智建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統是基于AIoT大數據感知獲取能力,并結合視頻AI和數據AI核心能力,賦能設備監測類、安防類、通行類、環境類、能源類和巡檢類等多個建筑管理運營場景應用,為寫字樓、體育場、會展中心、產業園區、醫院、學校、社區、政府機構等多種類型的建筑提供智能樓宇解決方案。
黃蔚表示,如果以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為例,傳統的安防需要傳感器報警警示,如果運用AI視頻算法技術會通過檢測人員瞬時移動的狀態,利用多攝像頭對目標人群進行軌跡追蹤,形成立體空間管控,對場館內的突發狀況,做到事前預警、事中快速處理的智能化響應,這比傳統的檢測手段更為主動和智能。
在傳統的建造路徑中,建筑技術更多注重在建造領域。在黃蔚看來,傳統的建筑技術更多體現在物理層面,規劃、設計、建造與機電設備管理。智能建筑則是以AI、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深度應用來賦能傳統建筑,讓基礎的建筑技術水平發揮得更好。“我們會賦能建筑讓其變得更為智能,使用智能建筑系統更為高效。”黃蔚說,新舊技術兩者不沖突、不矛盾、不競爭,新的智能建筑技術更多來自技術上的“升維”。
“中國在安防系統的領域技術非常超前,傳統的建筑中安裝有包括人臉識別、多點攝像頭等非常多的設備檢測儀器,在此基礎上,深度應用AI視頻算法技術,其實是將傳統的安防系統,整體又做了一個全面的升級。”黃蔚表示,傳統的基礎樓控系統做得越好,那么智能科技賦能的效果就越好。
同時,基于智能建筑操作系統平臺,還將提供包括通行安防服務、設施設備服務、交通停車服務、能源優化服務、數據管理服務及應急響應服務等多個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可持續的智能運維服務。
在樓宇設施的智能化管理中,北智建提供了包括無人值守配電室、智能電梯監測、動態能源管控等多個應用解決方案,從AI算法、大數據和智能運營服務等方面推進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建筑領域的應用,用創新技術和不斷迭代更新的解決方案,賦能樓宇向智能、健康、宜居、安全、節能、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推進。
智能建筑助力“雙碳”目標
2021年8月,GuidehouseIn-sights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智能建筑市場在過去十年中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將從2021年的382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27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4.4%。
GuidehouseInsights指出,智能建筑系統連接多個樓宇自動化系統(BAS),可以使得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運行,可以遠程管理和系統控制,包括照明控制、消防、生命安全、安保,訪問以及建筑管理等。智能建筑解決方案,有助于提升管理和運營效率,提高租戶舒適度和健康、安全等重要事項,也有助于業主方更好地管理資產。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傳統建筑的資產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過去注重運營效率、資產價值提升,到注重建筑本身的環保與綠色。
大力推行綠色建造方式,規范綠色建筑活動,通過實施綠色建筑、智能建筑技術來減少碳排放,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目標,已成為當前房地產領域重要的發力方向之一。
根據住建部2020年發布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顯示:到2022年,我國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
黃蔚向《中國房地產金融》表示,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不完全相同,但兩者關系又非常的緊密,智能建筑能夠更有效地賦能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發展又能帶動新的智能建筑的技術應用起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綠色建筑,是強調建筑和環境的關系,建筑在建造、材料、運行和能耗管理方面,如何對環境起到友好作用,減少碳排放。智能建筑,涵蓋的領域更廣,可以賦能在綠色建筑方面的需求,比如能源管理平臺,但同時也強調整個建筑在運營管理方面的高效經濟,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感。
“在實施層面,通過對傳統建筑部署相應的設備,通過搭建物聯網這一成熟的技術,將建筑數據進行數字化的處理,把通過物聯網設備收集到的建筑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搭建算法平臺讓機器來自學習自適應。”黃蔚表示,智能建筑解決方案是依托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將領先的科技產品與建筑各智能化子系統的機電運維創新模式相融合,構建機電運維領域的”數字員工“,基于群智能技術找到更優的系統運行策略,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這是人工智能最能夠賦能的地方,是最前沿的科技應用。
從未來趨勢來看,智能建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構成了數字化方案在城市化治理進程中的應用路徑,這也是智能技術的聯動效應的體現。黃蔚表示,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共建筑中,包括城市綜合體、產業園、寫字樓、住宅、醫院、學校、酒店以及政府機關等不同業態,建筑智能化體系將形成一個城市級的聯動,從單一場景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本文來源:責任編輯:李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如若轉載,請 戳這里 聯系我們!
本網站轉載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郵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