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聯達Franco:數字化代表了建筑業的未來
智能建造、數字建造、建筑工業化,加速建筑與房地產行業進入數字時代。
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加快建筑工業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產業體系、積極推行綠色建造、開放拓展應用場景、創新行業監管與服務模式等重點任務,以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兑庖姟分赋?,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建筑業、房地產業如何擁抱數字時代,政府機構、不動產管理者如何迎接數字化浪潮。近日,廣聯達(002410.SZ)副總裁、國際市場發展部總經理PierpaoloFranco接受了《中國房地產金融》的專訪,在全球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分享了他對BIM技術、數字化建造、數字城市的理解,以及對數字化轉型的看法。
中國建筑業進入數字化時代
《意見》指出,新一代建筑工業化,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升級動力,數字化提升到行業發展戰略級位置。包括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積極應用自主可控BIM技術,加快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等。
“數字建造代表了建筑業的未來,將在整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作用。”Franco表示。
在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有些人誤以為數字建造即是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下稱BIM),“其實數字建造不僅僅是BIM模型那么簡單,它是整個建筑建造過程的數字化。”Franco表示,數字建造代表新設計、新建設、新韻味,它不僅僅涉及建筑的一個孤立的方面,它觸及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
通常意義上來看,BIM技術作為數字建筑的核心引擎,能夠整合項目中的眾多數據,使數據使用更具針對性,涉及造價、工程項目的尺寸、規模、特點等諸多方面。
Franco認為,利用BIM搭建更大的數字平臺,允許工程項目進行數字化復制和模擬,通過進行實時的數據交換,可以賦能實施工程項目的業主,為政府提供模擬計算,進行決策性的支持,構建數據孿生,以及對資
產進行數據化的管理。“所以說,數字化建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整體來看是一個數據化的平臺,它是很多技術多方融合的綜合性平臺,包括硬件、軟件,包括云計算、5G技術、物聯網技術、AI人工智能技術等等。”Franco說。
8月3日,住建部發布《關于印發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的通知》,從清單中可以看出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等方面積極探索,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較大進展。具體到實施層面,包含了BIM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審查施工圖、智能施工測量機器人等新數字化手段。
從數字建造到數字城市
BIM技術在數字化建筑層面推動項目在施工之前,進行數字復制和項目模擬,以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從而避免因為建造階段的失誤產生重大影響。對于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帶來綜合性的影響。比如,BIM模擬各種建造環境下,應使用什么樣的材料、采用什么樣的施工工藝,可以降低施工風險,避免工程預算超支、減少碳排放,有助于提升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而同樣,在數字城市打造中,BIM技術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字化城市,是數字建筑的延伸和擴大。數字化城市,體現在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自然環境等多方面。”Franco對《中國房地產金融》稱,建筑行業內所說的數字城市,是指數字孿生城市,或者孿生的虛擬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曾說,“數字孿生城市是數字城市的目標,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新高度。”
所謂數字孿生(DigitalTwin),是充分利用城市信息模型(CIM)、BIM模型、地理信息測繪技術,以及利用互聯網、傳感器的技術采集全生命周期的運行歷史等數據,把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念的仿真過程。
Franco表示,數字孿生城市建立,意味著數字孿生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上的深入應用。通過數字孿生方式進行城市發展推演,對數字化城市進行模擬,比如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情形,提前制定預警方案;在城市更新領域,對老舊建筑進行數字化模型比較,采用數字孿生方式能夠前瞻了解拆除、更新之后的新的街區的樣貌,進一步指導城市更新;此外,通過數字化工具模擬城市人口的變遷,當人口增加或減少情形下,城市會出現什么狀況,為城市規劃提供有力的輔助。
從數字建造到數字城市,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已經在眾多城市的交通、水利、市政、電力等城市治理得到進一步的驗證,數字城市變得更為觸手可及。Franco說:“面向未來,我們的愿景是通過數字化的建造方式、孿生城市技術,為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乃至全球的城市,提供新數字、技術建設方案,以此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讓人們在更加安全舒適的城市里生活和工作,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加美好。”
本文來源:責任編輯:李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如若轉載,請 戳這里 聯系我們!
本網站轉載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郵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