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周期下亞洲債市仍存機遇,中外機構熱盼“南向通”
盡管美聯儲加息預期前置引發市場震蕩,但下半年債市并非沒有機會。相比起早前受益于流動性歐美信用債,亞洲美元債一度因違約、地產監管風波等遭遇拋售,如今的估值更具吸引力。
與此同時,眾多機構也熱盼債券通的“南向通”開通,以尋求多元配置機會。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4月時就表示,正就“南向通”與央行就參與的投資者、產品品種等溝通,目標今年下半年初期推出。據記者了解,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可能先行,而后將拓展到美元債。債券通“北向通”開展四年以來,央行與金管局持續優化運行流程與業務安排,“南向通”開通所需的清算交收、稅務托管、債券評級等債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是達成雙向互通的技術層面的有利條件。
景順(Invesco)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美國國債利率上漲導致新興市場大量資金流出,但由于亞洲信貸投資者對本土資產的強烈偏好,亞洲信貸的資金外流壓力不大。他也表示,各界期待“南向通”啟動,除了“點心債”,最接近國內投資者偏好的就是中資美元債。但國際市場還包含例如港幣、新加坡元,泰銖等不同貨幣計價的債券,操作流程、稅率等問題都需要更多時間討論,因此從第一天就納入的可能性不大。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助拉動跨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中外機構熱盼“南向通”啟動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3月初的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指出,落實“債券通”的南向交易將更便利內地投資者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陳茂波宣布,央行和金管局已成立工作小組,為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建立路線圖,推動“南向通”的開展落地,爭取在年內開通;債券通公司總經理馬俊禮同月在簡報會稱,債券通“南向通”接近推出;余偉文4月出席電臺節目表示,正就“南向通”與央行就參與的投資者、產品品種等溝通,目標今年下半年初期推出。
目前債券通“南向通”尚未公告實質性內容,但一旦渠道打通,對于境內機構配置境外債券資產、完善中國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機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重要意義。
“‘南向通’正式啟動已經不會太遠,”黃嘉誠告訴記者,“‘北向通’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即國際資金布局中國境內債市(外資以投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債為主),但‘南向通’則較為復雜,因為可投的標的非常廣,包括點心債、包含中資美元債在內的亞洲美元債以及其他幣種的債券,而且上市地點可能各不相同,例如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因此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點心債大概率將優先成為第一批試水標的。多位牽頭債券通“南向通”項目的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第一批名單約有幾十家合格交易對手,包括銀行和非銀機構。幾家國有銀行在一級、二級市場同步推進,其在香港的分支機構正在籌備“點心債”發行事宜,內地機構或通過“南向通”購買。同時,境內外外資行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交易、做市等業務。未來,“南向通”也將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布局高收益美元債的渠道。
“北向通”為“南向通”的最終啟動奠定了基礎,推動外資加速進入中國債市,參與機構數量和日均交易量屢創新高。覆蓋面來看,債券通已匯集了2563家境外投資者,服務范圍擴展至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100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已有78家完成備案入市。目前,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均將中國債券納入。未來境內債券市場的開放將更進一步,因此市場機構也對南向開放尤為期待,這可滿足境內投資者外幣配置的需求,并實現境內和境外債券市場雙向互通,進一步完善債券通機制,目前各界也在等待交易安排、額度、投資范圍等具體機制明確。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債券投資部高級投資經理表示,“南向通”與已開通四年的“北向通”最大區別是,“南向通”將設有投資額度和可投資的債券范圍。監管機構關注跨境理財通投資者保障,同時對資金流出的管理相對較嚴格。香港方面,金管局早前表示,為配和債券通交易不斷增長的需求,將配合建設境外債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并為開展南向通交易做好準備。在可投資品種方面,境內銀行近期于香港市場密集發行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構建離岸人民幣融資基準的同時豐富“南向通”下的品種選擇。
就投資偏好而言,黃嘉誠表示,離岸市場的投資標的或更多是以離岸市場的高收益美元債為主,中資發行人亦不在少數,包括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城投公司等。同時,離岸市場也包含了眾多國際發行人。除了點心債,內地投資人更為熟悉的中資美元債可能更受歡迎。
根據易方達的研究,美元投資級債券匯率對沖后折合人民幣靜態收益率仍比境內AAA企業債靜態收益率高158BP;美元高收益債券匯率對沖后折合人民幣靜態收益率比境內AA企業債靜態收益率高659BP。
加息預期下亞洲債市仍存機遇
就下半年而言,面臨不斷升溫的美聯儲緊縮預期,亞洲債市是否仍存在投機機遇?
對此,黃嘉誠對記者表示,縱觀整個亞洲市場,盡管市場仍對美國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感到擔憂,但中國、印度和印尼等許多亞洲經濟體擁有良好的經常項目結余和外匯儲備,所以能更好地應對美國利率上漲。宏觀基本面環境也利好,包括額外的財政措施和疫苗推廣。
盡管美國國債利率上漲導致新興市場大量資金流出,但由于亞洲信用債的投資者對本土資產的強烈偏好,資金外流壓力不大。在他看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亞洲地區的發展,以及拜登上臺后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緩和,長期而言也有利于亞洲發行人。
歐美高收益債受益于此前超寬松的流動性環境而大漲,但亞洲債市此前卻遭遇一連串沖擊。除了地緣政治摩擦,違約事件、地產行業的“三條紅線”監管等都打擊了市場情緒,因此如今其實估值更具吸引力。
“我們對面臨特殊違約和較高違約風險的板塊或者對地緣政治敏感的板塊持審慎態度,但我們青睞擁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或融資渠道的發行人。因此,我們更看好估值吸引且基本面更佳的中國信用債,尤其是優質國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s)。強勁的中國地產債也被看好(房企降杠桿有助降低債券違約風險),因為市場拋售為買入更優質發行人的債券提供入市良機。”黃嘉誠稱。
雖然過往亞洲投資級債券因質量更高,與其他新興市場同類債券相比息差更窄,但最近這種息差差距進一步縮小,表明目前亞洲投資級信貸的價值更具吸引力。
“從當前價格來看,亞洲信用債的估值具有吸引力。目前,亞洲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與美國同類債券的息差均高于5年平均水平。我們仍看好亞洲國家(例如印尼和印度)的大宗商品生產商,其很可能進一步受益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黃嘉誠表示。
本文來源:責任編輯:李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如若轉載,請 戳這里 聯系我們!
本網站轉載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郵箱:info@qbjrxs.com!